教师备课指南

101教育热线电话
400-6869-101

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资讯

101鲸练小程序

101鲸练APP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

来源:101教育网整理2023-11-19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?

首先对公开课的理解要明确。

公开课理念: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

公开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形式,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台阶。公开课最初的意义在于促使教师认真备课,努力探究,积极思考。公开课就是推门就可听的课,只是公开而已,公开才有研讨的意义。为什么公开课是约等于,近乎于常态课?既然意味着公开,上课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如平常一样随意,但无需“装潢”与“作秀”,只需在平时课堂的基础上教学策略有所改进,教学特色有所体现,教学艺术有所展现。既然公开,那这堂公开课最好能提供一些教学的“亮点”、“美点”、“遗憾点”、“价值点”供大家研讨,给听课者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。基于这些考虑,公开课略不同于常态课,可以说是常态课的“升级版”。你多次把常态课当成公开课来上,你的公开课水准自然不会低,你的公开课上得好,你的常态课也不会差,公开课与常态课是相辅相承的。

壹 引言

上好公开课的核心点必须满足两个“第一”:课标和教材是第一手资料,学生和学情是第一关键点。

上好公开课的关键点必须有三个要素:教学选点要准、小、巧

教学设计要精、细、少

板书设计要好、亮、妙

我主要讲三个关键字:巧、精、妙

贰 巧

1.精选“关键点”

毕飞宇老师在《小说课》里讲到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,他抓住“风雪”二字大做文章,如果再让我上这篇课文,我会借鉴毕飞宇老师的思路。从“风雪”的环境描写切入,让学生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,思考风雪与人物、情节的关系。风雪在这篇小说中绝不仅仅是环境描写的作用,它是小说的逻辑线索,因为风大,林冲把大石头靠在门后,这一“靠”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了,所以林冲听到了实情,风雪是自然现象,但不是偶然的,因为陆虞候、富安两个人等了六天等来了大风雪,只有大风雪才能置林冲于死地,这一场风雪把林冲逼上了梁山,他只想在大宋王朝的体制内安稳,但是这一场“风雪”让他一步步走向了他不想“走”的反面,那这一“风雪”就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中的风雪了,它是社会中的“风雪”。抓住“风雪”这一条主线,将人物、情节、社会背景串联起来,删繁就简,着实巧妙、高效。

2.提炼“精彩点”

说到提炼文章中的精彩点,我对肖培东老师的《祝福》一课印象深刻。《祝福》中精彩无数,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教出精彩实属不易。肖培东老师通过抓住祥林嫂的眼神的刻画,讲述她悲惨的命运。小说中多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:顺着眼——眼角带泪——眼睛无神采——直着眼——大黑圈——眨着眼——分外有神——凹陷下去——间或一轮……一圈眼神细细品味,写尽人生最苦悲。身份、处境、性格、遭遇、精神状态、心灵伤痕、黑暗社会……她的眼睛,再用她的眼睛窥视周围的人和那个世界。通过读懂祥林嫂的“眼睛”,寻找小说更多的“眼睛”:祥林嫂的伤疤,陈毛,长工的淡然,鲁镇的风雪,祝福的隆重,“我”的支支吾吾……肖培东老师见微知著,以点带面,学生的思维在他的引导下重塑、升华!肖老师如鲁迅一样有双犀利的眼睛,抓住文眼,启发学生向课文的“面”突破!

3.整合“细节点”

张志公先生认为,“语文教学也讲‘点’。什么叫‘点’呢?就是在最关键的地方,也就是确实比较难懂的地方,或者在全文特别重要的地方,或者写得特别精妙的地方,点一下。”这个“点”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来突破,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某一“点”入手,逐步达到对全文这一“面”的理解和把握。

我讲《背影》和《故乡》时,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细节点,整合出以“色彩”为主线的教学突破点。抓住《背影》当中描写色彩的语句,当中有父子俩服饰色彩的对比描写,有父亲为我买的橘子的色彩描写,从“色彩”这一“点”入手,层层深入,逐步读懂父子深情。《故乡》当中整合出“冷暖色彩”作为突破点,环境之“冷”,人情之“冷”,现实之“冷”,将小说的环境、情节、人物、社会背景通过“色彩”串联起来,当中的“暖色调”通过插叙,对美好的回忆,以及结尾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展现出作者冷峻的眼光,留存心底的美好希望。

这样整合式的教学突破点,需要教师仔细,多次研读文本,与自己的体悟结合起来,多次钻研,多次突破,才会发现课文当中的“亮点”,“细节点”。

4.优化“聚焦点”

课文当中的“聚焦点”可能是多次出现的语言、典型细节、特别引人注意的

细节。比如《变色龙》当中对奥楚蔑洛夫的大衣描写:开篇就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,他每一次的“变色”都与大衣有关,“叶尔德林,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。…… 天好热!大概快要下雨了。”“叶尔德林,给我穿上大衣吧。……好像起风了。……怪冷的。”这件大衣就是他见风使舵、趋炎附势的见证,大衣作为“聚焦点”,聚焦小说的人物、语言、动作和心理,同时将众人的表现也反射出来,抓住这个“点”聚焦学生的目光,引导他们去发现小说中优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,从而也优化了课堂结构。还有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当中别里科夫总说:“千万别出什么乱子。”我们聚焦到这句话上,会读出人物的性格、心理、社会背景……每篇课文的切入点往往都是多元的,而各个点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关联,教材等待我们去发现与挖掘。

教学选点突破,选点切入,着眼于优化、精选、整合、提炼,这种切入点式教学法以点带面,以小见大,有的放矢,微言大义,聚焦重心,高效活力,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,提升学生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种选点式教学法契合了《课堂教学基本规律》中的一句话: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的“伙伴”,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“活化”,促成教师、学生、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、交往、互动。

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教学点切入,备课的重心应向学生倾斜,因为课堂上,最关键的是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,选点突破,内化生成,如此,学生的学习行为才会有效生发。

叁 精

1.精准的目标

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,理想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,也是教学结果的必然归宿,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。精准的目标必须有精确的学情作为起点。

2.精炼的内容

公开课教学内容选择要“精而少”,就是要把精髓、经典的内容提炼出来,在课堂教学中抓住精髓和实质施教。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

(《背影》台阶式精炼内容 陈志红)

3.精巧的构思

优秀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往往在细读文本上下足功夫,所以教材是第一手资料,用足教材,吃透教材,方能设计精彩。很多年轻老师在备公开课时,只是考虑教师“教的活动”,而学生“学的活动”少之又少。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设计“学的活动”,而不是“教的活动”,“学的活动”围绕教学点展开,力求丰富、多样(王荣生)。因此,教师在细读文本之后,要在课堂上设计“学的活动”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课文,营造以“学的活动”为基点的课堂教学,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细致,更加富有活力。

教师在细读文本之时,可以在文本的“空白点”、“奇异点”、“独特点”等“细节点”上挖掘,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,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,一路探究,最后豁然开朗,学生“学的活动”充分展开,是学生“生命在场”的活力课堂。

比如《荷花淀》作为一篇小说,对女性的外貌描写是没有的。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“学的活动”:

(1)设疑:大家发现没有,这一群美好的妇女都没有外貌描写,连名字都没有,你能从小说中的语言、动作等细节勾勒出她们的形象吗?作者有何深意?

(2)绘像:或勾画,或白描,画出她们的形象,进行个性化的解读。

(3)探究: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,探究作者虚化人物的深意。

《荷花淀》节录1

师:孙犁的人物刻画省去了人物的轮廓,更省去了人物的五官和服饰,甚至连人名都省去了。用一些近似散漫却又所指很强的对话来勾勒人物,从而给读者留下许多再造性极强的飞白。

生:我认为水生嫂是干净、利落的形象,她代表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好形象,具有美好的品质:勤劳淳朴,识大体。没有外貌,从她的动作、语言可以看出来。

生:我勾勒出一个女性形象,不是具体的一个人,我用荷叶荷花来衬托,画的是一个背影。其实这个小说用散漫式对话,没有具体的外貌描写,就是引发读者的想象,有一种诗意美和朦胧美。

师:你认为虚化的人物和小说的诗意美和朦胧美非常契合,很不错的见解。

生:我画了探夫的情景。蒹葭苍苍,荷花亭亭。诗化的环境与虚化的人物融为一体,这是“荷花淀派”最大的艺术特色。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火的喧嚣,而勾画出一幅特别诗意的景象,这样美好的情景,当外来侵略者想要打破这种美好的情景时,人们必定奋起反抗,诗意与战争形成强烈对比,具有艺术的感染力。

师:非常精彩的解读!破坏美和和平必会激起人们的昂扬的斗志!

生:我画的人物没有具体的五官细节,还是虚化人物,我觉得给他们取上名字,比如翠花等等,同样也会破坏小说这种诗意的美好,没有描写战火的喧嚣,只写了几个女性的形象,但是他们不是几个人,而是一类人,代表坚贞不屈的中国女性形象,创造了含蓄的艺术美感。

师:同学们解读得非常精彩!她们继承了传统的美德,又有新时代的女性特点,是作者理想中的诗化形象,与诗化的环境融为一体。作者更多想表现的是一类人,一类像白洋淀青年妇女这样的人。由个性到共性:他们勤劳、善良、勇敢、机智、进步、识大体,是中国传统的美好的妇女形象,她们有着普通女性的夫妻情爱,同时也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,是作者理想中的妇女形象。淡化人物使其整体融入作品的纯美的诗情画意当中,是这篇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。

我们看看《木兰诗》人物解读的课堂节录。

《木兰诗》的教学环节只有三个:画出你心中的木兰——说出你心中的木兰——写出你心中的木兰,给人物绘像后,学生的解读让老师惊喜。

男人

生1: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,她的独特魅力是“英勇善战”,她有男性的担当和霸气,在人生抉择时,男性荷尔蒙盖过了女性激素。我就画她将军的形象。

生2 :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经过了很长的心理斗争,“唧唧复唧唧”,当时对女性的定位有偏见,所以只能以男性身份出现。我画她喊“冲啊!”

生3: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无畏,保家卫国有男性的豪情壮志。我画她的“帅气”。

女人

生4:全诗以“木兰是女郎”来讲述木兰的传奇故事,虽是战争题材,但写的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,黑山头的情景,让我们看到她的儿女情长。

生5:木兰有女性的柔弱和悲伤,“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”,是木兰在流泪。

生6:木兰在迪斯尼电影里是一个活泼可爱调皮的女性,我觉得把木兰的女性意识表达了出来,她首先是个女人,是父亲的女儿,然后才是女将军。所以我要画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”。

生7:木兰其实是个悲剧性的女性,她的个人价值在那个时代只能用男性外貌来实现,她没有自我实现的可能。

男人?女人?

生8:“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木兰有中性美,有男性的勇敢,有女性的妩媚。

生9:木兰是敢于做自己的女子,归家后,她“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”我要画的就是女装的木兰和戎装的木兰。

生10:一半英勇豪迈敏捷男人心,一半爱美柔弱细腻女人心。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

 

肆 妙

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晶,板书也称为“微型教案”。出色的板书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篇章的结构、主题、重点、难点等,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、掌握教学内容,它与教师的讲解相互辉映,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、锦上添花的作用。在公开课中,板书设计要做到“好”、“亮”、“妙”,这样会让教师在公开课上熠耀出智慧的火花,要做到一“好”,二“亮”,三“妙”,我们可以从“图形”板书设计入手。

图形板书“好”在知识性与艺术性统一,“亮”在图形与文字完美结合,“妙”在思维与审美并举。

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

上完公开课并不意味着结束,而是刚刚开始,那是与自己的较量和成长的磨炼,每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涅槃重生。

在一次次的公开课实践里不断地磨炼自己,你会发现这是一条自我觉醒的成长之路,是一段自我发现,自我探索,自我赋能的生命旅程,你还会发现“会生长的语文课堂”,在公开课深厚的土壤中,慢慢地“长”成了你自己,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,成为公开课的生命线,在不断地磨砺中你也有“风格即人”“我即语文”的勇气。同时你也会发现,公开课是“共生”的课堂,教师在公开课的磨砺中“磨”出了底气,学生“磨”出了思维,同行“磨”出了思想的火花。张文质老师说,我们要走很远的路,才能遇上一起出发的人。最终你发现在这样“共生”的时空里,公开课是一种遇见,我们不断地努力,是为了与更好的人相遇。

(本文节选自《公开课:炼就与生成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)



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您联系删除,邮箱:583299561@qq.com